刚柔相济促调解 重拾亲情解心结

时间:2021-07-28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宝坻区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区成立了24个“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公安+司法+专职调解员”的机制,将公安接处警中的大量民事纠纷案件剥离出来,有效缓解公安机关压力。今年以来,宝坻区通过“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各类民事纠纷300余件。

  日前,宝坻区钰华街道“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处了一起因还迁房屋确权引发的家庭纠纷,帮父女俩打开心结,重拾亲情。

  今年4月,钰华街道“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公安宝坻分局钰华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该辖区居民刘某因房屋拆迁置换与父亲发生矛盾,多次报警。派出所认为,该案符合“公调对接”条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移交“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成立了由民警、司法所所长、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小组,第一时间与当事双方沟通,详细了解事情经过。

  经了解得知,刘某与丈夫婚后育有3个孩子,一家5口的户口都在刘某娘家。根据政策,刘某娘家因拆迁总共分得4套房屋。房子未拿钥匙时,刘某父亲口头承诺,给刘某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但随着房屋接收日期的临近,父女俩却闹起了矛盾。原来,除了置换房屋,刘家还领了16万元的租房补贴,刘某提出对补贴款进行分配,遭到父亲拒绝,由此产生矛盾。

  调解员了解事情经过后,先是稳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随后到拆迁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刘某说,家中姐妹三人,她对父母照顾最多,而且她一家5口人,根据政策可得房屋面积137平方米。为了家庭和睦,对于父亲提出的分她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她没有提出异议,但现在还有16万元的租房补贴,应该有她一份。

  刘某的父亲则表示,刘某作为小女儿,从小被宠爱最多,平时老人也没少帮她的忙,又带孩子又做饭,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想手里留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心存隔阂的父女俩,调解小组没有放弃。调解员对双方所述内容一一进行核实,抽丝剥茧找出矛盾焦点,开导这对父女。调解期间,刘某父亲突然患病住院,调解员觉得这或许是缓解矛盾的一个契机。

  于是,他们又一次找到刘某。起初,刘某因心存怨气,不愿前往医院探望父亲,调解员苦口婆心地劝说道:“不管老人做得对与错,你都有义务照顾和赡养老人,现在老人生病住院,你岂能置之不理……”在调解员的劝说下,刘某最终还是去了医院。看到病床上的老父亲,刘某不由得掉下眼泪,并在病床前陪护,父女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

  调解员趁热打铁,再一次进行调解。最终,父亲答应将另一套102平方米的房子给了刘某,再加上5万元租房补贴,刘某表示满意。至此,这起历经3个多月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kqcfnca9147255.s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