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北京警方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3起

时间:2020-03-25 来源: 作者:

  光明网讯(记者 王宏泽)近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售卖防护物品信息、刷单工作信息引诱事主上当受骗;冒充公检法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博取事主信任骗取钱财,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针对此情况,北京警方在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坚持打防并举、合成作战,加强研判分析、梳理案件线索,持续深入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专项工作。截止目前,已破获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名,累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1.3余亿元。

  假卖防疫物资 勿信不明货源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品需求激增,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商机”,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微信、QQ、百度贴吧等渠道发布虚假售卖信息,在受害者向其转账后,随即卷款消失。

  今年2月份,北京海淀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群众反映在网上购买口罩时被骗1万元。经调查,犯罪嫌疑人冒充某小区业主,在业主微信群内发布售卖口罩的信息,事主看到信息后便与嫌疑人联系并支付购物款,犯罪嫌疑人编造各种借口拒不发货。经进一步工作,办案民警于2020年2月28日在海淀区温泉镇某小区将犯罪嫌疑人刘某(男,22岁)抓获。经审查,刘某对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现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北京警方提示,广大群众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物品,不要轻信网络上私人售卖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

  居家防疫赚外快 先要守法

  据介绍,在居家防疫期间,群众在网络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网络刷单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QQ等网络聊天平台发布大量网络兼职刷单工作信息,有群众上钩后便通过快速返还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赢得其信任,再以各种话术欺骗事主多次完成刷单任务才能一次性返还佣金和本金,待事主完成多个任务后犯罪嫌疑人就以系统故障、转账延迟、账户冻结为由,继续诱导事主向诈骗账户汇入钱款,转账到指定账户后将事主拉黑,完成诈骗行为。

  北京警方提示,利用网络虚拟交易的方式刷单,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广大群众通过网络找工作时,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低门槛高收益、先垫付再返利的网络兼职。

  “政府”来电 务必多方核实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有甚者“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自称是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联系事主称其在网上违法贩卖口罩等医疗物资,并以事主名义在某工厂订购大量口罩。当事主否认后,犯罪嫌疑人报出事主身份信息,询问是否真实,随即称事主可能由于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违法利用,协助事主转接到“公安部门”。随后,冒充公安人员的犯罪嫌疑人以配合调查为由,操控事主进行转账,获取到银行账号及验证码后,钱款立刻被转走。期间,由于嫌疑人威胁恐吓事主案件涉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导致事主往往错过最佳报案时机,无法快速挽回经济损失。

  北京警方提示,广大群众接到“疾控中心”或者“公检法机构”来电后务必提高警惕,要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对方信息是否属实,切勿轻易向对方透露私人财产信息。公检法等部门不会要求事主汇款、索要事主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者到附近公安机关报案。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