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法院: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战“役”执行不停歇

时间:2020-04-08 来源: 作者:

安徽长安网讯 疫情期间,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云执行”,确保财产的及时处置与“零接触”结案,另一方面在安徽省下调疫情应急响应后及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落实《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针对涉疫情案件、企业、个人等,灵活处理财产查封、引导征信修复,努力为企业应对疫情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修复征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我现在急需贷款,银行要我提供证明,你能帮帮我吗?”2月17日,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代理人急匆匆打电话给合肥高新区法院执行干警程永,希望为其开一份证明。这件事还要追溯到2007年的一件执行案件。

2017年7月4日,合肥高新区法院受理了申请执行人刘某某与被执行人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非涉外仲裁裁决一案,随后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某银行帐户,向申请执行人划拨了2万元经济补偿款。该案于2017年9月1日执行完毕。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向银行贷款,生产相关医疗设备。银行审批时发现该公司曾是被执行人,虽已执行完毕但仍需法院出具证明材料。承办人了解情况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征得同意后迅速整理案件材料,为其开具结案证明,保障企业顺利贷款复工复产。

线上划扣追回近20万元工资

“李法官,我已经收到工资款了。现在疫情形势好转,我们马上也要外出打工了……”3月16日,王某某打电话给合肥高新区法院执行干警李盼盼表达感谢。

2016年,王某某等五名农民工受雇于淮南市永顺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顺公司),为某工程安装风机,完工后,永顺公司未足额支付工资,王某某等人先后向法院起诉,判决生效后,永顺公司仍未履行义务,五人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合肥高新区法院立案后,立即启动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依法查封、冻结了被执行人永顺公司名下财产。为防止疫情期间人员集聚,干警通过转账方式先后向五名农民工划拨了19.8万元工资,3月16日,申请执行人申请结案。至此,该系列案件通过线上无接触操作,全部执行完毕。

线下摸排找到“失联”被执行人

“第一轮询价是52.11万元,你们可以议价,商定一个起拍价。”3月20日上午,合肥高新区法院执行干警李剑组织申请执行人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经开支行与被执行人赵某某对某房屋议价。为了找到赵某某,干警费了一番周折。

赵某某于2005年11月25日向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经开支行借款24.9万元,购买一套二手房,因未按期还款被诉至法院,当时赵某某就因“失联”未到庭参加诉讼。2018年10月份判决生效后,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经开支行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经多方查找,仍联系不上赵某某。

考虑到疫情期间所有人员都要到社区登记,合肥高新区法院执行干警决定再次到赵某某的户籍地和社区走访。经过摸排,干警于3月19日在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某小区发现了赵某某。赵某某表示,因生活困难,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为逃避追责,更换了手机号码,现已认识到错误,愿意配合法院做好房屋拍卖等工作。当天,赵某某与申请执行人议价成功。

2月4日至3月20日,合肥高新区法院开展线上查控2820次,执结案件178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0655.1万元,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