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在大是大非面前,避事、避祸算不得什么精明

时间:2022-05-18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5-4避.png

  【小识】

  《说文解字》:“避,回也。”绕来绕去地走,迂回曲折地走,躲躲闪闪地走,就是避。

  避什么呢?

  可能是不想见的人,也可能是不敢见的人;可能是不想干的事,也可能是干不了的事;可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能是不敢面对的问题;可能是克服不了的困难,也可能是不敢面对的困难……

  怎么避呢?

  说话的时候,闪烁其词是避,哼哼哈哈也是避;干活的时候,拈轻怕重是避,耍奸溜滑也是避;遇到矛盾的时候,装聋作哑是避,推来推去也是避;遇到障碍的时候,拐弯抹角是避,转身而去也是避。

  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俗话还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有一个成语叫做避坑落井,说得更透彻,意思是躲过一害,另一害又来了。

  一味地躲避,绝不是好办法。但为什么还有人东躲西避呢?一个字,就是“怕”。怕惹人,怕惹事,怕担当,怕担责。一句话,就是保全自己。

  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在《四哀诗•李钦叔》中写道“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清代政治家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在大是大非面前,避事、避祸算不得什么精明,不怕丢官,甚至不怕丢命,则应成为一种追求。

  其实,日常生活中也一样。不敢直面现实,艰难险阻就会得寸进尺;不敢迎难而上,急流险滩就会步步紧逼。

  畏影避迹是不可能的,避世离俗是根本不可能的。(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75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