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一五一十”也是陈述事实时的基本态度

时间:2022-05-18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5-1五.png

  【小识】

  明代教育学家刘元卿编过一部笑话集《应谐录》,其中有一则曰《万字》:河南汝州有个农家老头,家里很富足,但世世代代不认识字。有一年,他聘请了一位先生,教他的儿子识字:“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后面的情节,大家可能都知道。在甲骨文中,“一”为一横,“二”为二横,“三”为三横,“四”为四横,但绝少见到“五”为五横者。不过,清代金石学家 、文字学家吴大澂,却曾经把“五”写作五横,感觉上似乎也挺理直气壮的。

  《说文解字》:“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之圣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后造此字也。”但正如流沙河先生所言,五行学说比“五”字的出现至少晚了千年,以五行解说“五”显然过于牵强。许慎也列出了“五”字更早的一种写法:没有上下两横,只有中间一叉。所以,流沙河先生说,这个“五”,或为远古巫术符号,表示有所禁止。引而申之,可表示否定、拒绝等等,比如现在老师改作业时用的“错号”,或木工划线时用的“废除号”。古代处决犯人时,“亡命牌”上也常常在犯人的名字上划这样的一个符号。

  “五”作为数目字,显然是借来的。如果不能用五行来解说“五”,那么能用“五”来解说五行吗?“五”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基本形态都是四笔五个交叉点,水火木金土谓之“五行”,东西南北中谓之“五方”,它们是不是与这五个交叉点是一一对应的呢?

  人有双手,手有五指;人有双脚,脚亦有五指。“一五一十”不仅是计数时的基础方法,也是陈述事实时的基本态度。“一五一十”数不完、说不清的话,还可以“十五二十”。(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75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