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得多了,才有见识,也才知道见识之局限

时间:2022-05-18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4-19多.png

  【小识】

  《说文解字》:“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者,重复也。“多”就是由重复的“夕”字构成的。为什么要用“夕”字,而不用其他的字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相绎者,相引于无穷也。抽丝曰绎。夕绎叠韵。”说“夕”是“相绎”的意思,无非“夕”“绎”叠韵,因音而义。所以,“多”与“夕”的意思毫无关系,却与“绎”的意思密切相关。抽丝曰绎,像抽丝那样引而不绝,无穷无尽,就是“多”。你是不是想到了一句俗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一圈子绕回来,不容易。但另外一个说法,相比要简单得多。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引宋育仁之说:“夕而又朝,朝而又夕,相引无穷。”如果这样解释的话,断句似乎就应该是“夕者相绎也,故为多”。你是不是又会想到一句俗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甲骨文“多”字,像两块肉叠在一起。所以王国维说过:“多从二肉会意。”肉当然不是一般的肉,而是祭祀时的胙肉。分得一块尚不容易,分得两块自然就算多了。

  多与少,是相对而言的。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汉王刘邦与韩信有一次对话。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说“多多益善”是因为自负,结果却被事实先打了脸。

  多少算多?对贪得无厌的人来说,再多都不算多。多少算少?对知足常乐的人来说,够了就算不少了。

  多与少,也是辩证的。走得多了,才有经历,也才知道自己经历之局限;见得多了,才有见识,也才知道自己见识之局限;想得多了,才有思想,也才知道自己思想之局限。(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73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