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这个“大海捞针”的警察姑娘!

时间:2020-12-29 来源: 作者:

  “这个世界上,你要找1个人,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能找到。”

  很多人听过“六度分隔理论”,都会感叹一句“这世界真小!”

  如果你以为“找人一定很容易”,那你一定得看看她的故事。

  李春,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通过网络的力量,4年来,已为近千件财物找到了它们的主人:“我要让所有人高高兴兴地来到天安门,也毫无遗憾地回去。”

  在成为警察之前,李春是外交学院的学生,一次在微博上看到“为社区留守儿童教英语”的志愿者信息时,她心头一紧。在上大学走出山东滨州的那个小村庄之前,她就是一名留守儿童。

  五岁那年,李春的父母外出打工,从她记事以来,就被寄养在一个又一个亲戚家里。开家长会父母从来没去过,小李春却是服务其他家长、为他们指座位的那个小孩儿。

  冬天,10岁的她骑着比自己还要高的自行车,去隔壁的隔壁村子上学,一不留神就摔个人仰车翻……

  但成长的许多关键时刻和艰难过往,李春并不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善意和温暖一直包围着她。

  每到周末,班主任把小李春叫到自己的家,变着花样儿给她做吃的;小李春没钱换饭票,小伙伴把自己的馒头分给小李春,放学了就让她去自己家“蹭”饭……

  对于李春而言,被善意光顾到的星星点点,或许就是她人生的起点,也是照耀黑暗的光亮。

  所以,当她看到志愿者信息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要让留守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自己曾经收获的那些温暖,她要回馈社会更多的爱。

  李春成为警察,是巧合,也是注定。

  从外交学院毕业前,李春有机会留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工作,同时她也报考了天安门地区分局的警察岗位。当年招6名女警,李春排名第七,就在她不再报希望的时候,接到招生处电话:“前面有人放弃了,你被递补上来了......”

  彼时的李春,内心有一团火:“能在首都的最中心当警察,就可以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他们的爱国教育启蒙歌曲,大家对天安门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我在巡逻的时候,看到游客的脸上,都是充满了笑容和阳光的,他们都与天安门有个约会。”

  患病的少年坐在轮椅上,隔着长安街看对面的天安门城楼,眼中闪着光:“这就是电视中经常出现的地方。”

  抗疫的医生带着父母在天安门广场上照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父母生病没有告诉我,现在有时间了带他们出来转转。”

  70多岁的老兵步履蹒跚,也早早来到广场上看升旗,他颤颤巍巍地举起的右手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天安门,下次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每每看到这些场景,李春都暗下决心:“人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天安门,他们带着笑容来,就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回去。”

  “她有一种韧劲儿。有时候我们都想算了吧,但春儿姐总说一定还有办法。”李春的同事杨康说。

  这一件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像是一个阀门,为李春打开一个传递善意的新世界,也让李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李春说:“在寄给我的感谢信里,有失主写到‘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大海捞针般的工作…’其实,我多做一步的意义,就是让这些满怀期待来到天安门的人,在回到家乡聊起天安门之行的时候,满满都是幸福的回忆……”

  

  四年多来,几乎每次找人的过程李春都会在朋友圈记录一下大概的经过和方法,不想,后来竟起到了传递爱心的作用。

  

  有朋友捡到东西后问李春寻找失主的“攻略”,还有同事即使调到了其他单位,捡到无主钱包,也用李春的方法寻找失主。

  

  好多人在朋友圈给李春留言点赞,说“网络时代,办法真多,不过还得是有心人才行”。

  

  “每一次成功找到失主,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每一个善良的陌生人一起完成的。他们的真诚和信任,也是支撑我继续往下走的动力。”李春感慨。


原文链接:http://gaj.beijing.gov.cn/xxfb/fjjx/202012/t20201225_2186351.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