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护航青春 用检爱成就未来——宜宾市人民检察院未检“鲟未”工作纪实

时间:2024-01-03 来源:四川长安网 作者:佚名

  image.png

  

  孩子们在“小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宜宾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image.png

  

  筠连县希望小学的授课现场,来自县检察院的“小吴老师”正在和孩子们互动。同时,这堂课还随着电波传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凉山腹地。

  

  image.png

  

  “迷途少年”小明在高县检察院繁星护未队“韶华”观护基地(消防大队)的日常生活

  

  image.png

  

  宜宾未检“鲟未”品牌Logo

  

  在长江首城宜宾的绿水青山之间,洄游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多年来,宜宾人将对中华鲟的保护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未停歇。

  

  2022年7月,宜宾市人民检察院立足地域特点和工作特色,推出未检工作品牌“鲟未”。鲟,即中华鲟,国之瑰宝;未,即未成年人,国之未来,代表着宜宾检察机关誓以保护国之瑰宝的态度来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作为宜宾市人民检察院倾力打造的一个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文化品牌,“鲟未”集全市各具特色的10个基层院未检子品牌之所长,将司法保护、犯罪预防、心理援助、帮教挽救等功能融为一体,运行体系更完善、文化品牌影响力更大,为宜宾检察机关未检文化品牌矩阵之首。

  

  今年以来,宜宾市人民检察院以“鲟未”为切入点,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检察保护的新举措、新机制,通过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设小鲟课堂《“育”见更好的你》、举办线上检察“云”开放日活动等举措,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市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大格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检察长担任法治副校长“检校合作”开启升级版

  

  10月26日,在宜宾市加强检校合作暨市属学校法治副校长集中聘任仪式上,宜宾市检察院检察长熊启然从宜宾市第三中学校校长李昊手中接过法治副校长聘书,正式担任该校法治副校长。当天,市检察院4名副检察长及两名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七检察部(未检工作部门)主任也相继接到了来自市属学校的法治副校长聘书。至此,全市检察机关共有181名检察人员担任294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两级检察院院领导、未检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在刚刚过去的“宪法宣传周”,全市检察机关的法治副校长们集中履职,开展了“‘宪’在行动‘未’你护航”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夯实青少年法治观念。

  

  12月4日,宜宾市检察院检察长、市第三中学校法治副校长熊启然主动融入学校法治教育体系,率队到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暨检校交流活动。在与师生们的交流过程中,熊启然向学生们表达了希望他们崇尚宪法增强法治意识、学习宪法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的殷切期望,并与学校就如何加强协作、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会商。当天,宜宾市检察机关“鲟未”宣讲团成员还为师生们作了《拒绝校园欺凌,守护青春彩虹》法治专题讲座。

  

  12月5日,宜宾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市第一中学校法治副校长王朝勇率队对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法治需求等展开全面调研。“鲟未”宣讲团成员以法律常识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问答互动等方式,为学生们讲解《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内容,引导大家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全市检察机关的其他法治副校长也以现场普法和线上直播等形式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宜宾市检察机关将“检校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构建进程。

  

  寻找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四大检察”同心画出“童心圆”

  

  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同向发力,预防、办案、帮教、救助、治理齐头并进。“鲟未”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罪错未成年人、被害未成年人寻找到看得见希望的未来之路。

  

  小英是一起性侵害案件的受害人。曾经的她活泼开朗,甜甜的酒窝和银铃般的笑声常常令身边的人也感受到欢乐。忽然有一天,她灿烂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阴郁愁容。起初,周围人都以为她只是偶尔心情不佳。直到那晚,晚睡的妈妈发现她用水果刀划破了手腕的血管,才知道她苦守的“秘密”……刚开始的小英表现得十分抗拒,始终不愿敞开心扉。宜宾市叙州区检察院“油樟林”未检工作室检察官耐心引导,并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下,小英的情绪渐渐有了好转,犯罪分子也被绳之以法。案子虽已办结,但检察官心里却始终牵挂着那个文静瘦弱的女孩,在她接受心理治疗期间,不时打去电话询问日常,写信了解她的想法。一年后,治疗康复的小英再次来到工作室,看着她浅浅的梨涡里漾开的笑意,检察官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受小英案启发,宜宾市叙州区“油樟林”未检工作室牵头制定《关于对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开展“1+3”一站式综合帮扶的实施意见》,通过1个办案区、3份工作流程,破解性侵害案件发现、取证、救助三大“难”,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固定。针对受害人心理疗愈,工作室通过与春霞儿童志愿者协会合作,构建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力度和特殊儿童群体的保护力度。

  

  这是宜宾市检察机关整合力量综合履职,实现“四大检察”贯通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

  

  记者获悉,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市检察机关建立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体履职、全面保护、统分有序的融合履职模式。市检察院联合市监察委、教体、团委等八部门制定《宜宾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携手公安等十一个部门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督查行动,开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云平台,研发强制报告微信小程序等;针对性侵突出问题,与教体、公安召开健全防范打击性侵未成年学生犯罪工作专题联席会,会签出台《关于做好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会同妇联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分类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对问题家庭精准提供预防型、支持型、督促型、强制型家庭教育指导,“对症下药”提供法律知识、亲子交流、家庭关系改善等培训;与相关部门会签《关于建立“心向阳光”妇女儿童维权合作机制的意见》等制度机制13个,大力推动、支持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形成案件线索、社会调查、观护帮教等方面协作联动合力。

  

  “鲟未”+10个子品牌 未检文化品牌矩阵驱动力空前强大

  

  今年7月25日,对于小明(化名)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检察官的陪伴下,小明正式进入高县检察院“繁星护未队”“韶华”观护基地,在高县消防救援大队体验不一样的“蓝色青春”。穿上消防训练服的小明,精神干练,谁会想到一个月以前,他还是一个令老师、家长头痛的“问题少年”呢。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高县检察院“繁星护未队”在县消防救援大队、东升社区、高县龙溪茶叶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韶华”“芳华”“春华”观护基地,创新打造罪错未成年人精准帮教体系。三个观护基地帮教侧重点各不相同,分别从行为、认知、道德规范等多维度引领罪错未成年人重塑人生。

  

  “韶华”观护基地内的“护未”辅导员均是党员骨干,其中还有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的模范军人。该基地除规定受观护未成年人每日要定时“打卡”、训练、劳作外,辅导员还会与未成年人谈话谈心,适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用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教育感化未成年人。基地甚至要求受观护未成年人与消防战士同吃同住同训,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其行为习惯。

  

  此外,各观护基地还会通过观影、志愿公益等活动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向善感恩教育,根据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情况和未来规划,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身体力行领悟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鼓励、支持、引导未成年人重返课堂,参加高考,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县检察院“繁星护未队”是宜宾市检察机关未检文化品牌矩阵之一。近年来,全市10个基层检察院结合各地实际,打造了独具特色的10个未检文化子品牌。

  

  翠屏区检察院“翠微”工作室,寓意翠屏区未检部门在工作中把每一件有关未成年人的小事都当做要事,工作从小事开始,从细节着手,关注未成年人的小心思,照顾未成年人的小情绪,鼓励未成年人的小进步,见微知著,努力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再犯罪工作。

  

  叙州区检察院“油樟林”未检品牌,结合全县油樟特色产业,寓意叙州检察能动履职,织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防虫网”、开好未成年人社会治理的“清洁方”、增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润心剂”,实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其他“五大保护”深度融合。

  

  南溪区检察院“南检蓝·润苗”工作室展现了南溪地域特色亮点,象征着未检人携手各界人士点点滴滴汇聚成河,推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用新时代法治思维滋养青春、护航未来。

  

  珙县检察院未检品牌“珙桐花”,则以珙县特有的珙桐花为名。珙桐花开似白鸽展翅,寓意少年成长、自由飞翔,不仅体现了珙县特色,也象征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更寓意通过教育、感化、挽救,护航成长、展翅飞翔、重新做人。

  

  …………一个总品牌+10个子品牌,赋予了宜宾市检察机关“鲟未+”的独特内涵。在10个子品牌的协同发力下,“鲟未”内容不断丰富,功能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人才队伍更加优化,全市未检文化品牌驱动力空前强大。

  

  不一样的法治课 “花式”普法守“未”成长

  

  9月19日,宜宾市检察院“‘鲟’梦环游 守‘未’成长”预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宜宾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展开。来自宜宾市叙州区3个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基地听着“小鲟”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做着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自我保护意识如雨后春笋在心中“疯长”。

  

  宜宾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建筑面积约1730平方米,是宜宾市“政法为民十件实事”之一。2023年9月,这个将未成年人保护理念、法治文化和宜宾元素完美融合,并集普法宣传、法治教育、法治实践、综合履职等功能为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在市检察院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分为室内和室外部分。室内包含六个主题区,包括序厅区、知法理存敬畏区、求实效筑屏障区、聚合力共培育区、明方向见行动区、尾厅区;室外设置宪法宣誓墙、法治树状图、法律与“我”的一生、违法与犯罪四个区域。基地有着丰富的图文内容,结合游戏感知、知识竞赛、模拟庭审、囚仓体验、以案说法等互动,极大增强了基地趣味性和实用性,提升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感受。基地还有检察机关综合履职办案场所,设置有心理疏导室、团体活动室、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询问室、亲职教育室等。目前,该基地已经迎来了数批来自宜宾市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孩子们。

  

  宜宾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是宜宾市检察机关为让广大未成年人接受更好、更多、更能入脑入心的普法教育而倾力打造。近年来,宜宾市检察机关在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检察干警还创造了许多“花式”普法,只为了让更多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法治课。

  

  9月6日,一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课随着电波,从乌蒙山余脉的宜宾市筠连县,传送到千里之外的大凉山腹地,两地六县一万余名学子、教师和家长,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或显示屏,共享着“开学第一课”。

  

  在筠连县希望小学的授课现场,来自筠连县检察院“筠剑护蕾”未检团队的“小吴老师”正通过和孩子们的“黑猫警长”“葫芦娃”等角色扮演,引导孩子们牢记性侵害“五个警报”,区分正常与非正常肢体接触;通过“揉纸团”的故事,教会孩子们杜绝校园欺凌。千里之外的凉山州喜德县、木里县、雷波县、越西县和布拖县的中小学校的孩子们紧紧盯着直播画面,时而鼓掌欢呼,时而陷入思考。

  

  据统计,今年以来,宜宾市检察机关紧贴青少年需求和检察工作实际,通过创新形式、夯实载体、拓宽渠道等方式积极构建多元普法模式,深入偏远山区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开展普法课堂448场,对3万余名师生进行了普法教育。“鲟未”宣讲团队还精心研发推出小鲟课堂、油樟林拾法讲堂等精品课堂,创制公益短视频20余期,课件形式新颖,包括宣讲、普法微课、微电影、MV歌曲等多种形式,涵盖家庭教育指导、女童自护、网络安全教育等内容,其中《警惕熟悉的陌生人》微电影在中小学校广为播放,不断提升普法宣传影响力和感染力。

  

  邓皓 张凤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原文链接: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fzsc/20231229/28267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