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法院召开“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

时间:2024-12-24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2024年12月10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邀请到西城法院副院长毕菲、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秦学伟、副庭长龚晶共同参加,向社会通报西城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成效,并发布了4个典型案例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交出了一份集约化改革工作的成绩单。

  据西城法院副院长毕菲介绍,今年以来,西城法院持续深化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依托前期集约送达和电子卷宗生成建设成果,将保全、鉴定、庭审排期、调查取证和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等五项具体事务从审判过程中剥离,着力打造更加顺畅高效的“1+5+N”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新模式。“1+5+N”,就是成立“1”个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中心,设立集约保全组、集约鉴定组、庭审排期组、调查取证组、电子卷宗组等“5”个专业团队,各司其职办理相应审判辅助事务,在送达、归档、整卷等事务性工作中引入“N”个社会第三方力量。通过组织机构重塑和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审判工作效率。自集约化改革以来,西城法院审限内结案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平均结案时间同比下降10.4天,诉讼群众投诉工单同比下降24%,诉讼热线工单回访满意度达99%,审判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实现“一升两降三提升”,真正做到为法官减负、为审判提速、为群众解忧。

  通报会上,西城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秦学伟通报了四个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典型案例。在“诉前保全集约提速,以保促调实质解纷”案例中,展现了西城法院“保全+调解”组合解纷模式的制度优势,助力矛盾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在“调查取证集约办理,人力资源高效利用”案例中,专业调查取证团队统筹办理全院调查取证事务,实现“一次外出,多件办理”,加快案件审理进程,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在“鉴定调解有机融合,便利诉讼减轻诉累”案例中,西城法院积极探索诉前鉴定新模式,提高诉前调解成功率,节省诉讼群众时间和金钱成本。在“‘无笔录庭审’+‘简式文书’,科技赋能速裁审判”案例中,西城法院着力加强数字法院建设,以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助力案件审理繁简分流,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速增效。

  西城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龚晶在发布下一步工作计划时表示,该院将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工作机制,整体推进改革。定期调度、会商研判、专项攻坚,努力实现全院共同推进、重点问题督办、共性问题一揽子解决。坚持数字赋能,加强科技支撑,提速事务办理。推进智能平台建设,对各环节、节点进行数字化改造,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通问题堵点,畅通运行机制。立足司法实践,优化事务模块,增强服务实效。践行“成熟一个剥离一个”原则,不断扩展集约事务范围,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注重成果转化,总结特色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定期评估分析改革实效,逐步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运行机制,力争打造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的“西城样板”。最后,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莹表示,西城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践行“如我在诉”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将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努力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经验,通过审判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优化让司法资源惠及更多民众,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北京市人大代表沈琦,西城区人大代表许建、何大林、郭春蕾全程参与通报会,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办靳海霞代表“先锋同行”工作对接街道来到现场,什刹海街道司法所所长宋建翰和部分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共同观摩。来自法治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政法网、西城区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记者来到现场全程参与通报会。

  发布会后,人大代表参观了西城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中心、诉讼服务大厅,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介绍,实地感受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运行的过程和成效。

  


原文链接: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3020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