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敢撒谎?后果很严重!拘留、判刑都可能!

时间:2025-07-14 来源:法制内参编辑部 作者:

法庭上敢撒谎?后果很严重!拘留、判刑都可能

“到了法庭,多说点好话、瞒点不利的,是不是就能赢?”有人打民事官司时动过这歪心思,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调研员严肃提醒大家假如真这么做,可能赢了官司输了人,还得赔钱、蹲拘留!

一、法庭上撒谎,轻则罚款拘留

《民事诉讼法》第114条规定,诉讼参与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法院审理案件的,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罚款:个人最高能罚10万元,别觉得罚点钱没事,这笔钱可能比官司本身的金额还高;

拘留:情节严重的,会被拘留 15 天以下,留下违法记录。

就像去年的借贷纠纷,被告谎称“钱已经还了”,还伪造了还款收条,被法官识破后,不仅败诉,还被罚款2万元,拘留5天。

二、这些行为直接触刑法,要坐牢!

要是敢用更恶劣的手段弄虚作假,就不是罚款拘留那么简单了,可能构成犯罪:

指使他人做伪证:比如让亲戚谎称 “看到你没借钱”,或威胁证人改证词,按《刑法》第307条,轻则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3到7年;

帮人毁证据:偷偷撕掉对方的借条、删除关键聊天记录,情节严重的,按《刑法》第307条,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司法人员知法犯法:要是法官、书记员帮忙造假,会从重处罚,罪加一等。

三、记住:法庭讲证据,撒谎必吃亏

打官司靠的是事实和证据,不是嘴硬。哪怕一时瞒过法官,事后被查出撒谎,不仅官司会翻盘,还得承担法律责任。

去年有起合同纠纷,原告隐瞒了“已收到部分货款”的事实,胜诉后被被告拿出证据举报,法院不仅改判,还对原告罚款5万元。

法庭是讲法的地方,不是撒谎场。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得老老实实说真话、交真证据。你见过法庭上弄虚作假的后果吗?评论区聊聊,给更多人提个醒~

《法制内参》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现面向社会诚招调查员。我们将共同致力于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和扫黑除恶等工作,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联系电话:010-56212745。

全国法制调研中心.jpg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