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三力”协同赋能援青工作显实效

时间:2025-08-25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为破解检察业务瓶颈、厚植干部人才根基,海北州检察机关聚焦“检察业务+干部培养”双重点,深化与山东检察机关人才援助双向互动,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以“互派交流、座谈分享、关心关爱”为抓手,构建“输血+造血”协同机制,推动检察援青工作质效跃升。

  

  互派交流 架起双向成长“引力桥”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转变受援工作理念,提升干部交流培训援助的力度与精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受援重点转移到人才智力方面。请进来传经送宝。针对检察人员办理重大案件数少、经验不足的问题,积极与山东省检察机关沟通衔接,找准人才援助工作需求点发力点,以“传帮带”模式选派8名涵盖刑检、民检、公益诉讼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在海北两级院挂职交流,沉浸式分享办案思路与实践技巧。围绕检察实务痛点难点,以“点单送教”模式选派4名数字检察、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管理领域业务专家进行“点穴式”“组团式”专题授课培训,助力检察人员强能提质,切实将“请进来”的经验优势转化为本土办案能力提升的“动力源”。走出去取经问道。认真落实对口援建干部顶岗互派要求,海北州检察机关选派4名检察后备干部及年轻业务骨干,赴山东对口援助院跟岗实训,深度研学山东省检察机关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以交流互鉴赋能队伍素能提升。组织两级院案管条线干警赴山东省济南市检察机关开展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让检察干警直面先进工作模式,汲取办案管理智慧,以双向交流的“取经”实践,推动全州检察工作与先进地区同频共振、迭代升级。

  座谈会诊 打造精准解困“攻坚力”

  把座谈交流、会诊破题、干部讲堂作为援青干部传授经验的主要途径,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信息,实现了从“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再到“常来常往”的密切交流和经验转化。面对面共商良策。为深化检察协作经验交流,凝聚援青工作合力,通过召开全州检察机关援青干部座谈会,7名援青干部结合跨省办案实践,围绕“类案检索+精准指控”“公益诉讼线索拓展”等工作,分享协作中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技巧,将援青实践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指引,持续推动跨区域检察智慧交融互享。精诊断破解难题。聚焦基层院在证据审查、程序规范、数据研判等方面的痛点,组织援青骨干参与案件办理,开展“现场会诊”,逐案梳理问题,“一案一策”改进方案有效提升检察工作质效。同时,建立“援青干部基层院常态化沟通机制”,搭建问题反馈“高速通道”,实现问题“动态收集、实时响应、闭环整改”,既精准破解基层院难题,又巩固完善了机制建设成果,形成了“诊断、解决、长效管理”的完整闭环,持续提升检察业务规范化水平。大讲堂启智赋能。用活用好援青干部讲堂,打造“援青干部讲堂”品牌,以“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双轨授课模式,实现“一堂课覆盖全业务、以案例警醒众干警”。2025年度首讲以“案件质量评查规范化实务”为题开讲,援青干部孙丽丽围绕评查背景、主体方式、结果运用等维度,为全州检察干警传授专业知识,助力干警素能提升,推动“案件质量生命线”意识入脑入心。

  党建引领 汇聚援青攻坚“奋进力”

  紧盯思想铸魂和保障赋能两个重点,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建强党组织核心,全面夯实援青工作根基,凝聚干部攻坚动能。筑堡垒凝心聚力。为推动援青干部工作高效起步、形成协作合力,第一时间成立援青干部临时党支部,常态化开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主的红色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赴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祁连县中国工农红军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厚植爱国主义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共识。重保障暖心聚力。注重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援青干部,将援青干部编入本院干部管理序列,综合考量专业特长与工作经历,科学安排岗位,释放“传帮带”效能。提前落实工作生活保障,妥善安排住宿、购置生活用品、抗高原反应药品、氧气瓶等物资,有效缓解高原不适,为援青干部营造良好环境,确保援青干部“真心援、留得住”。


原文链接:http://www.qh.jcy.gov.cn/c/www/wwwdfdt/6370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