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病”,请舆论和法律来治

时间:2021-11-17 来源:新疆平安网 作者:佚名

  

  11月6日晚,江西南昌当地媒体联合南昌交警进行“夜查酒驾”直播。一驾驶人孙某被交警查获,她当着执勤交警面指名道姓叫人过来帮忙,被拒后又不配合吹气检测,总共吹气66次(耗时17分钟)才检测成功,酒精测试仪数据显示为117mg/100ml。此外,涉事人孙某在现场“叫yu wei过来”的言论引发网友热议。( 11月8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1月9日,警方通报南昌全市公安系统内共有6名姓名谐音为“yu wei”的民警,均与当事人毫不相关。同时,警方对玛莎拉蒂醉驾涉事人孙某的执法现场正面曝光,涉事人孙某态度蛮横眼神蔑视。涉事人孙某的行为,反映了她自我建构的特权优越感而导致的盲目自信之态。她“叫yu wei过来”的言论反映了其对“熟人社会”形态的自我认知。正是因为涉事人孙某认为让警方认为其“上头有人”能逃脱罪责,故而产生了这套措辞。先不遑论涉事司机是否真的“上头有人”,还是只是虚张声势“碰瓷”警方,但这背后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妄图借用“熟人社会”下的“公权私用”逃避罪责。但毫无疑问,在当今社会形态下,舆论和法律会治好你的“熟人社会病”。

  “熟人社会”由来已久,是“人情社会”的一种,通俗来讲就是“小圈子”,其弊端是造成了公权私用现象广泛存在。

  “熟人社会”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舆论监督将逐步消解“公权私用”,社会舆论会治好你的“熟人社会病”。中国社会对“公权私用”早已深恶痛绝事实上,可能很多人深陷其中,但并不代表广大群众的认可。数年前的“我爸是李刚”案,引发全网对“我爸是李刚”的造句行动,实际上反映了大众对特权阶层的声讨。这种权力,缘于公权私用,更缘于公权滥用,这是中国社会舆论所不能容忍的。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在舆论监督下,公职人员必将谨言慎行,慎用权力。

  法治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熟人社会”正在消解,也必将进一步消解。“有了熟人好办事”,似乎是社会或者成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一套社会准则,但毫无疑问,法律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消解“公权私用”现象。今年1月1日颁布的《民法典》也对权力滥用、公权私用等现象有了更为明确的法律界定。

  没有权力能成为遮住犯罪的保护伞,没有特权阶层可护身。在当下的中国,法治进程的推进,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舆论和法律的双重施压之下必将治好“熟人社会病”。


原文链接: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1-11/15/content_344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