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碰瓷”名校简称

时间:2022-05-17 来源: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

  公司名称 “碰瓷”名校简称

  法院:攀附名校声誉 构成不正当竞争

  □记者 郭佳文

  看到“哈工大”三个字,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所老牌名校,媒体报道或网友发帖讨论时,也多使用“哈工大”这一简称。学校还陆续注册了包含“哈工大”文字在内多个图文组合商标。可以说,在大部分公众的认知中,“哈工大”三字指的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而在福建,却出现了一家名为“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经营范围为:信息、环保、生物、农业、软硬件、智慧城市交通、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科技技术的研发、转让、投资及咨询;航空设备、机器人制造、销售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认为,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了“哈工大”字样,侵害了其商标权,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的名称中不得包含“哈工大”等字样。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并未突出使用“哈工大”三个字,也没有使用原告商标中特有的美工字体,故被告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哈工大”3个字并不属于商标使用行为。原告住所地在黑龙江省,被告住所地在福建省,被告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哈尔滨工业大学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法院审理

  明显有攀附名校声誉的故意,构成不正当竞争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哈工大”3个字不属于商标性使用,但其对为何在企业字号中使用“哈工大”3个字未作出合理解释,该行为明显具有攀附哈尔滨工业大学声誉的故意,容易误导相关公众认为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构成不正当竞争。二审改判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变更其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哈工大”字样。

  案例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该法调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该立法目的出发,审查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不以其与权利人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或与权利人之间经营范围相同或近似为前提。该案二审中,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以其已变更经营范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不存在竞争关系为由,主张其不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但从具体情况来看,福建哈工大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存在重合,并非判断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前提条件,其使用“哈工大”三个字作为企业字号,明显有攀附哈尔滨工业大学声誉的故意,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构成不正当竞争。该案二审判决对保护知名高校名称或简称、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2/pufashuofa_0426/178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