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种“共享”危险!

时间:2022-05-18 来源:天津市公安局 作者:佚名

  

  “共享”一词顾名思义,就是与他人分享、互利互惠。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的衍生物,为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是有一种“共享”是非常危险的,它被犯罪分子利用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它就是“屏幕共享”。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2月28日,市民安女士接到陌生人电话称是某金融客服“网贷服务中心”,声称受害人因为开通了个人网银贷款服务,所以经常会出现类似于“拼多多”等商家信息跳转界面,如果关闭此功能,就不会再出现这些问题。犯罪分子提供给受害人一个QQ群号发送消息使用。诱使受害人下载“钉钉”APP进行屏幕共享指导其操作,谎称需要把受害人名下的关联银联的卡全部关闭,并做一次数据清除,诱骗受害人从个贷平台贷款转账共计40余万元。

  3月5日,市民孟女士接到冒充某客服打来的电话称: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宝京东白条必须关闭,否则影响其个人征信。犯罪分子以指导操作为名让孟女士下载"钉钉"APP,并要求共享手机屏幕。孟女士以为是正规客服,便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犯罪分子通过屏幕共享得到孟女士的账户信息,诱骗其在微粒贷贷款转账到指定账户,后又称其转账有误,需要进一步转账到所谓的“银监会账户”配合调查。孟女士按照犯罪分子的指示一步步操作,最终共计被骗17.1万元。

  如果让你“共享屏幕”,一定要谨慎!!

  

  

  天津市反电信诈骗中心提醒

  近期,接报多起冒充京东金融客服诈骗警情。犯罪分子通过诱导受害人下载软件进行屏幕共享,盗取个人账号信息并引导受害人贷款转账。提醒广大市民,接到陌生电话请从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要求屏幕共享就一定是诈骗!

  

  

   附件:

  


原文链接:http://ga.tj.gov.cn/gaxc/aqffts/202203/t20220331_58443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