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别盲从!这3种情况让步,可能吃大亏

时间:2025-07-31 来源:法制内参编辑部 作者:

法院调解别盲从!这3种情况让步,可能吃大亏

“法官说调解能快点解决,是不是该同意?”不少人打官司时,一听法官说调解,就觉得“肯定是好事”,赶紧点头答应。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告诉您有时候,调解未必能维护你的权益,甚至可能让违法者逃了责任,自己吃了亏。

一、调解虽快,可能藏着不公平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但实际中,有些法官为了提高结案率,可能会劝你“差不多就行”,甚至暗示“不调解判决可能更不利”。这种为了“快速结案”的调解,牺牲的可能是你的合法权益。

二、这3种情况,别轻易让步

1、对方明显违法,你证据充足

要是对方全责(比如欠你钱有借条、撞了你的车有监控),你的证据能稳稳赢官司,就别为了调解少要钱。《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赔多少就该拿多少,没必要妥协。

2、调解方案让你亏太多

对方欠你10万,只愿赔5万,还说“不接受就拖着”。这时候别慌,法院判决有期限,拖着对违法者更不利。

3、你证据不足,对方在试探底线

要是你证据少,对方可能利用法官“劝调解”的心理逼你让步。比如你没保留完整的交易记录,对方就说“只欠你1万”,这时候别急着调解,先想办法补证据(比如找证人、恢复聊天记录),不然签了调解协议,再想反悔就难了。

三、想调解?记住“三不”原则

不被“快点结案”忽悠,花点时间等判决,总比少拿补偿强;

不让步超过合理范围,比如对方该赔10万,最多让几千块,别让几万;

不签糊涂协议,协议里必须写清“补偿金额、支付时间、违约责任”,含糊的话宁愿不调。

调解是为了更高效解决问题,但前提是“自愿、公平”。要是觉得亏了,就大胆说“我要求开庭判决”,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你调解时吃过亏吗?评论区聊聊~

法制内参【全国法制调研中心】诚聘调研员,一起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有意请联系010-56212745。

全国法制调研中心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