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东河区:联合法院设立涉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推动追赃挽损落地见效

时间:2025-08-05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冒充领导亲属诈骗老人50万

  包头东河:联合法院设立涉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推动追赃挽损落地见效

  诈骗10余位老人近50万元,4月14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以该案办理为契机,今年6月,该院联合法院设立涉老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推动追赃挽损落地见效。

  王某曾于2016年、2020年两次因犯诈骗罪被判刑。2021年刑满释放后,他不仅没有改过自新,反而精心策划,特意选择在老年人居住密集的小区租房居住,以邻居身份接近老人,并谎称自己是某领导的直系亲属,通过日常闲聊、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博取老人信任。在初步获取信任后,王某雇人(另案处理)伪装成公职人员,与被害人进行电话沟通,通过环环相扣的话术设计,进一步强化其虚假人设的“可信度”。

  王某充分利用老年群体社交圈相对封闭、信任熟人推荐的特点,以代办廉租房、解决退休待遇等虚假事由为诱饵,骗取10余名老人近50万元。见王某迟迟没有兑现承诺,老人们发现被骗,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4年5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9月,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包头市东河区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并组建专案组,全面收集、固定电子数据、资金流向等关键证据,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条。2025年1月,该院将此案向法院提起公诉。2月25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在依法严惩犯罪的同时,该院创新建立“司法救助+社会帮扶+法治教育”救济体系,为受害老人提供经济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该院针对老年人认知特点,开发“防诈三字经”普法课件,推行“子女代学”法治教育、观摩庭审家属旁听等机制,鼓励子女主动学习防诈知识,并向家中老人进行二次宣传。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我们很远,自从参加了检察院组织的这些活动,孩子们把学到的防诈知识一讲,我们才发现诈骗套路这么多。现在我们一家人遇到陌生电话、可疑信息,都能冷静应对,还会互相提醒。”天骄街道社区居民李大爷一家说。截至目前,相关普法活动已覆盖超百余户家庭。

  (记者沈静芳 通讯员杨越)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dfjcdt/202506/t20250617_69850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