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法院新答卷:多举措 调纷争 护民生

时间:2025-08-2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网 作者:佚名

  

  8月6日,《内蒙古法制报》专版报道包头市两级法院破产审判、多元调解等工作成效,以及惩治职务犯罪、诈骗罪典型案件。

  

  包头市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系统上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近日,由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包头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共同推出的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系统,在蒙速办APP及内蒙古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系统的上线,是包头市中院积极推进破产审判信息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实现了破产案件信息查询的“一站集成”,让平台多发力、管理人少费事。

  在企业破产案件办理中,管理人对破产企业相关信息的梳理与核查是推动程序高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往往涉及企业经营、资产、负债、对外投资等多方面情况的核实。而此次上线的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平台,通过打通各环节数据通道,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人只需依托平台,就能集中提交企业破产案件所需的各类信息查询需求,轻松获取包括企业信用、资产登记、对外投资、债权债务关联等关键内容,切实为管理人履职提供了便利,有效加快了企业破产案件的办理节奏。

  下一步,包头市中院将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持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联动,不断拓展数据共享范围,提高推送数据的速度,为破产案件办理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包头市破产审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包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旁听案件庭审 敲响反腐警钟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强化警示教育效果,近日,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九原区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及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部分关键岗位人员旁听了庭审,零距离接受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

  庭审中,公诉机关围绕案件核心事实,展开了清晰有力的举证质证,详细还原了被告人如何从最初的坚守初心,逐步被贪欲侵蚀,最终逾越纪律和法律底线的犯罪过程。面对铁证,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并对自身行为造成的危害表达了深刻痛悔。法庭宣布该案将择期宣判。

  休庭后,旁听人员表示,通过“沉浸式”旁听庭审,直观感受到了职务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和深刻警醒,今后要以案为鉴,时刻严于律己,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下一步,九原区法院将持续推进旁听庭审常态化,将审判现场打造成警示教育课堂,用真实案例作为鲜活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法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切实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司法力量。

  

  花53万元“买”工作编制

  一场骗局害人丢职又负债

  

  

  轻信同事“花钱买编制”的承诺,包头市民刘丽(化名)不仅被骗走53万元“打点费”,更让女儿赵丹丹(化名)丢掉了月薪1.5万元的正式工作,陷入待业困境。近日,犯罪嫌疑人张强(化名)被包头市东河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1万元,责令退赔违法所得。

  2023年春季,刘丽向同事张强透露了想为远在新疆工作的女儿在呼和浩特市找份离家近的稳定工作的想法。张强当即声称有“门路”,能安排赵丹丹进入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并且是正式编制。尽管赵丹丹当时已是铁路部门的正式员工且待遇优厚,但刘丽仍动了心。

  为了让骗局逼真,张强煞费苦心,他先催促赵丹丹尽快从原单位辞职以便“转移社保”。随后又要了户口页、学历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指定照相馆要求赵丹丹拍摄证件照邮寄给他,甚至还以“入职流程”为由要了赵丹丹的体检报告。

  2023年12月,张强以“打点关系”为由,向刘丽索要了53万元。刘丽东拼西凑将凑齐的钱款转账后,张强当天就将其中的52.5万元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2024年春节后,赵丹丹的工作仍杳无音信。面对刘丽反复的催问,张强从敷衍搪塞到最终失联。2024年3月,刘丽发现女儿的机场入职体检报告在邮箱中一直未被查看,这才发现被骗了。此时,赵丹丹不仅没能得到所谓的“机场铁饭碗”,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好工作,家庭还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东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张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工作岗位,精心设计骗局,诱导被害人辞职并骗取巨额钱财,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法院综合案情,以诈骗罪判处张强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1万元,并责令退赔违法所得。

  

  

  “周二调解日”制度

  巧解物业纠纷千千结

  

  为有效破解物业纠纷预防难、化解难题,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护航物业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包头市土右旗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设立“周二调解日”制度。自今年6月起,该院每周二特邀调解员与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业务骨干准时“相约”旗综治中心,联合开展物业纠纷专项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周二调解日”以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契机,深化府院联动。每到周二,法院调解员与住建局专家联合“坐诊”,与出现纠纷的物业公司经理、欠缴物业费的业主进行面对面沟通。通过接待咨询、记录问题、组织调解、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推动各方坦诚交流,及时回应居民关于物业服务的诉求,实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

  同时,面对业主提出的各种欠费理由以及房屋漏水、下水道反水等棘手难题,“周二调解日”充分发挥法院与住建局的“双专业”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法院调解员“精准把脉”,运用法律专长,精准梳理法律关系,明晰各方权责,透彻分析诉讼风险与成本,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诉求,促进有效沟通。住建局专家“巧开良方”,依托扎实的行业知识和政策法规储备,针对物业服务标准、公共维修基金启用等专业性强的焦点问题,提供权威解读和实操指导,为争议解决指明路径。法院调解员和住建局专家密切配合,通过“法理+情理”“法规+行规”的双重疏导,设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促当场达成和解协议。

  “周二调解日”制度运行以来,已成功召开联动调解会议5次,高效化解物业纠纷17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一创新举措,是土右旗拓展多元解纷“朋友圈”的生动实践,也是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成效体现。

  下一步,土右旗法院将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不断优化“周二调解日”工作机制,释放更大效能,推动形成“共联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司法力量。

  

  “兴枫桥”多元调解室

  司法力量筑牢乡村法治根基

  

  

  近日,包头市固阳县人民法院兴顺西法庭联合司法所、派出所、镇信访接待办,在“兴枫桥”多元调解室,成功化解一起因喷洒农药误伤相邻农作物赔偿纠纷。

  今年6月中旬,兴顺西镇某村村民王某雇佣农药喷洒车为自家种植的荞麦喷洒除草剂,喷洒期间药物飘散,致使与王某地块相邻的郭某等4户村民种植的葵花发生药害反应,葵花叶面出现大面积蔫萎、卷曲。随即,4户村民报了警,兴顺西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时间对基础证据进行了固定,并建议通过“兴枫桥”多元调解室进行调解。

  由于6、7月降雨频发,葵花叶面上的农药残留随时有被冲洗的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可能造成重要证据灭失,增加案件后续处理的不可预测性,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调解考验着这支由派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镇信访接待办、村委领导、特邀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团队。

  调解前,兴顺西法庭收集了近年来发生在固阳县及周边地区喷洒农药致损案裁判案例,并与调解成员一起制定了周详的调解方案。兴顺西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根据各自职责向当事人双方进行了释法明理,特邀调解员结合自身农村生活经历,从邻里情感、村规民约等多角度耐心疏导双方,村委领导根据近年来当地葵花亩产情况及销售情况,给出了合理的处理意见。最终,在各方调解力量的协力配合下,4户村民与王某达成调解协议,赔偿款当场全部履行完毕。

  近年来,固阳县法院始终坚持“法院+”基层治理协同模式,通过联合各部门研判案情,确保责任认定、赔偿方案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充分发挥特约调解员“接地气、懂民情”的优势,在法律框架内融入乡邻情理,促进双方换位思考。这种“司法专业支撑+基层灵活调解”的分层模式,既让群众感受到了法律的刚性约束,又体会到了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便捷与温度,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359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