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监狱老红军老前辈岳克用一生谱写永远的灿烂华章

时间:2021-03-02 来源:四川长安网 作者:佚名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广为人知

  

  而监狱老红军却鲜为人知

  

  老红军、老八路是

  

  创建新中国监狱的领导骨干

  

  微信图片_20210224123946.jpg

  1951年,岳克在丹东机场当指导员时留影

  

  1918年11月,岳克出生于四川省南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3年4月,当红军的部队路过南江时,她毅然坚定地跟在红军队伍后面,从一个敬仰红军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女战士。同年10月她加入共青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革命初期,岳克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1军宣传队副队长,为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编排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艺节目,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热情。

  

  1933年3月,为了加强后方警卫和有利于主力集中,中共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组建一支正规妇女武装,在四川通江县城成立了由陶万荣任营长、曾广澜任政委、秦基伟担任军事教官的妇女独立营,共400余人,下辖三个连,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成为红军中唯一一支具有独立建制的女兵部队。

  

  同年秋,红四方面军供给部以女工厂的女工为基础,组建了林月琴任营长、王泽男任政委、刘百兴任副营长的妇女工兵营,共200余人。1934年3月,妇女独立营扩编为妇女独立团,辖3个营,曾广澜任团长,张琴秋任政委。妇女独立团承担了艰巨的战勤任务,负责宣传、警卫、运输、交通、护理及转运伤员等,并参与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岳克担任三连副连长,开始了扛枪打仗的军旅生涯。

  

  1935年2月,在妇女独立团的基础上,在旺苍县王庙街成立了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的妇女独立师,张琴秋任师长,下辖两个团,共2000余人。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岳克代表红四方面军组织盛大联欢会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并组织女战士为缺衣少穿的中央红军指战员制作皮褂、毛衣。同年9月两河口会议后不久,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危机关头,岳克坚定地跟随毛主席继续北上抗日,到达腊子口。

  

  妇女独立师——这是红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的妇女武装。“红四方面军的女兵队伍,是古今中外人数最多、建制最齐、信仰最坚、理想最大、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命运最为凄凉的、最富有献身精神的、唯一的一支英雄的女兵队伍。”(傅钟语)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在长征中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历经千难万险,参加了攻打剑门关、伏泉山、千佛山,攻占天堑腊子口等激烈战斗,她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特别英勇顽强。

  

  当时,红四方面军总部派了从鄂豫皖过来的老红军秦基伟作军事教员,负责妇女独立团的军事训练。军事训练除了必要的上课讲解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操场上进行实际演练,有队列训练、投弹、射击、刺杀等科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开始给妇女独立团分配任务。虽然妇女独立团多次要求上前线从事一线作战,但考虑到性别上的差异或者是出于照顾的原因,方面军总政治部和川陕省委分配给独立团的任务还是以内防和战勤工作为主。她们经常担负的任务是警卫、通讯联络、运送粮草和枪支弹药、清剿小股土匪及地主武装、押管俘虏、打扫战场等。同时,她们每到一地,也和其他部队一样,帮助做群众工作。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红军突破了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顺利进入陕甘地区开辟了通道。

  

  岳克经历的第一场惨烈战斗,是1935年9月红军长征途中的腊子口战役。为掩护总卫生部500多名伤病员安全撤离,妇女独立团副连长岳克率领三连战士与围追堵劫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激战。敌人的冲锋一次比一次凶狠,岳克振臂高喊:“同志们,我们就是死,也不能让敌人冲过来!”步枪子弹打完了,她便挥舞大刀,与敌人近身肉搏。最后时刻,满脸鲜血的她鼓舞着女战士,但她自己却因此成了敌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混战中,她的前胸、肩膀被砍伤,左肋被劈断,最终昏倒在地。战斗结束后,同志们都以为她英勇牺牲,但是,坚强的意志又支撑她苏醒过来。这一仗,独立团的女战士牺牲了70多人。

  

  “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这是当年在红军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作为妇女独立团一员,岳克随军三过草地、四爬雪山,自然环境的残酷和食物的奇缺,挑战着她的生理极限。岳克曾讲过,“那时候唯一的信念,便是活着走出草原,继续干革命。没吃的怎么办?路上的死牛烂马、树皮草根都找来吃。有些战士就是因为误吃了毒草,倒在草地上再也没有起来。”为了生存岳克和其他女红军四处寻找野菜,甚至找牛粪里有没消化掉的麦粒。当树皮、草根被吃光了,便把皮带、绑腿取下来吃。

  

  微信图片_20210224124003.jpg

  1938年,岳克在延安担任毛主席秘书处副指导员期间留影

  

  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后,岳克进入甘肃庆阳红军大学学习,学习结束后于1938年10月开始担任毛主席秘书处副指导员,负责毛主席吃、住、行及安全保卫工作,同时还是毛主席的党小组长。从小参加革命的岳克被毛主席称赞为“共产党一手培养出来的红孩子”, 岳克这个名字,就是毛主席当年亲自为她取的。岳克曾经深情地回忆说,自己从小没有名字,大家都叫她岳三妹,有一天毛主席对她讲,你姓岳,是岳飞的后代嘛,岳家军能征善战,攻无不克,你就叫岳克了。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岳克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参加了百余次大小战斗,为革命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多次身负重伤。1940年1月,岳克前往河北冀东。在华北平原地道战时,担任敌工科长,频繁穿梭于日军封锁线,多次和日军近身作战,浑身上下到处是枪伤、刀伤,老人的左脚安装着钢筋,比右脚整整短了八公分。岳克经常讲,那时候革命,“都是提着脑袋在拼!”她用青春和热血保卫巩固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发展,为党和人民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她自己,却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她左脚安装着钢筋,失去了一只乳房,头上还有抗美援朝时留下的弹片。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岳克和许多革命先辈们一样,不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也奉献了自己的亲人。长征路上,和岳克一起参加革命的两个哥哥,永远长眠在雪山、草地之中。战争的残酷与惨烈,让岳克无法照顾自己的子女,她的大儿子张显国在随“延安保育院”前往莫斯科途中失踪,再也没有找回来。在白洋淀和日军周旋时,岳克把二女儿张显英托付给地下党员李连英一家抚养。在一次日军扫荡中,李连英一家惨遭杀害,岳克年仅三岁的女儿也未能幸免于难,被惨无人道的日寇挂在树上,用刺刀活活刺死。

  

  微信图片_20210224124007.jpg

  1953年,岳克进入公安部工作,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时期,岳克在丹东机场当指导员,遭遇敌机轰炸,炸弹碎片打进了她的头颅,一些残留在脑颅内的细小弹片,带给岳克终身的疼痛。抗美援朝结束后,岳克进入公安部工作,被派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这里先后关押1109名日本侵华战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等71名伪满洲国等战犯。对待上述战犯,岳克和抚顺战犯管理所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造战犯所确定的一系列政策,给予战犯人道主义待遇,终于使昔日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在我国特别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面前低头认罪。

  

  女红军岳克,先后黑龙江省龙镇劳改支队科长,北安劳改支队主任,四川省平泉农场协理员,四川省劳改局政治部科长等职。她党性原则强、顾全大局、从不讲个人待遇。她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廉洁奉公。她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关心群众。她勤俭节约、生活简朴、胸襟开阔,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文化大革命中,岳克坚信党、坚信人民,同林彪、“四人帮”作了坚决的斗争,虽然受到造反派冲击,始终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83年11月,岳克光荣离休。离休后,她仍然心系党和国家大事,关心监狱事业的发展,把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岳克老人被龙江路小学等学校特聘为“革命辅导员”,经常给孩子们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给孩子们跳当年的抗战舞,教大家唱“不当亡国奴”的歌,成为弘扬红军精神的“活化石”。岳克始终保持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格,经常向他们进行传统教育,在她的谆谆教诲下,形成了革命军人良好的家风。每年,岳克老人总会捐献出自己的一部退休金,帮护困难家庭,失学儿童以及贫困山区建设。512汶川地震后,岳克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地震灾区,献出一个老红军对灾区群众无私的爱。

  

  微信图片_20210224124238.jpg

  1996年,岳克作为老红军、老革命、老干部代表,出席中组部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时留影

  

  1991年,岳克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一级金星荣誉章;1996年,岳克作为老红军、老革命、老干部代表,出席了中组部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时任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同志的亲切接见和慰问。2005年,岳克获得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题写章名,颁发给参加过抗日战争老同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9月2日,省委副书记尹力向病床上的岳克向发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微信图片_20210224125022.jpg

  

  根据岳克生平事迹创作的小说《赤女传》、电影《红叶铺满小路》,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岳克革命的光辉历程,是当代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军精神的优秀主旋律作品。2013年拍摄的电影《巴山女红军》,其中就表现了岳克参加革命的事迹。2016年出版的《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中,“岳克:毛主席为她取名字”这一章节记录了岳克光辉、革命的一生。2015年12月12日,岳克在成都逝世,享年98岁。


原文链接:http://www.sichuanpeace.gov.cn/fzrw/20210224/2391708.html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