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永不凋谢的金蔷薇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从穿上警服那天起,三十年来,我一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着警察这支队伍。作为宣传战线的民警,我见证过表彰大会上的掌声鲜花,目睹过战友牺牲的生离死别,也倾听过警察及其家属的肺腑之言。我熟悉他们,却并不完全了解他们,及至我带着真情走进他们,去轻叩他们的心扉,才将新时代天津公安展现的那些零散的画面绘成一部看似平淡实则绚烂的长卷。

  在一次又一次的深度采访中,我有意识地挖掘战友们的内心世界,寻找他们骨子里的英雄基因,同时,也不错过他们担当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等等社会角色时的每一次情感震颤,就这样,从我电脑键盘里走出的几十位警察人物,不仅赢得了全社会的敬佩,也让同行们刮目相看——我们朝夕相处的战友竟是这般的平凡又伟大,大爱与大义,生动而鲜活。

  我还原的,是一个个真实的、立体的警察,因为真实而更可爱,因为立体而更亲切。

  我推开的,是警察的心门,一扇曾经神秘甚至被忽略的门。

  用持久的关怀去推这扇门。一次,我采访墙子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他的事迹是常年帮助辖区一位残疾老人。这个主题在社区民警中,很是平常。如何把一个普通的故事写得精彩呢?采访中,我听到民警讲了一个细节,他说,他第一次接手这个社区时,去老人家探访,他发现老人家门锁上挂着钥匙的房间,他认为是老人忘了拔下来。后来他发现,钥匙是老人故意留在门锁上的。因为老人下肢残缺,街道和邻居热心人前来送物品时,老人无法出来开门。所以,钥匙就挂在门锁上。我描写这个民警的爱心故事就从这把钥匙展开,社区民警成了《门锁上挂着钥匙的房间》的常客,那房间因为社区民警的到来,从此充满了温情和暖意。

  用独到的视角去推这扇门。写双港派出所民警老王的故事,是意外收获。老王并非我要采访的人物,却因为偶然的巡逻,到了老王工作的警务室——寝园警务室。老王一个人在那里值守了十几年,在一个个墓碑前化解着活人指尖的火气,平息着各种纠纷,处理着小案件,没有人关注他,所里的年轻人也不熟悉他,但他尽心尽责,不仅帮助别人,还在墓碑前抓获了前来扫墓的公安部通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个人的寝园》这篇文章成为老王最珍贵的记忆。他说,每一次感到孤寂的时候,他会拿出来看,回忆自己从警岁月的点滴光芒,那是他记忆中最最珍贵的财富。

  我会走进更多的派出所,写出更多的基层警察,用我写下的文字帮他们记录下平凡的工作和不凡的辉煌。

  用全部的真情去推这扇门。有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我到天津每天接警量比较大的一个万兴派出所去体验生活。没有采访主题,我却觉得这种无主题的体验反倒可能见到警察最真实的状态。那一天,从早晨到晚上,我在派出所的大厅里看民警来来去去地忙碌,我坐在接待室的一个角落,听他们处理群众纠纷,间或听教导员为一位民警解决因为总是加班引发的夫妻矛盾。我和两位民警一起去巡逻,一起回到食堂吃晚饭。那一天,我结识了当天值班的十几位民警,我听到了他们讲的许多出警故事,我了解了他们的烦恼,也体会到他们的热情,更感受到他们的责任。

  用肩负的责任去推这扇门。在我的笔下,无论是韩辉、王正宏、端木振辰、刘宪田那些逝去的英雄,还是贾庆涛、张建川、韩建军、李琨这些新时代的优秀人民警察;无论是预审员的较量故事,还是监管民警的爱心情怀;无论是禁毒民警的斡旋,还是刑警的机智果敢;无论是大型安保中的奉献故事,还是民警的别样人生,我亲爱的战友,无不在天津公安护航新时代的征途中,忠诚永在。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前苏联文学大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在那篇著名的《珍贵的尘土》中,老文学家写下的话我一直牢记在心: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现在,每一次走近基层民警,我知道,那些金粉的微粒,其实就藏在每一位警察的心间,沉淀着,积存着,熠熠闪着人性的光辉,永不凋谢。

  (作者:谢沁立 单位:市公安局指挥部)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wh/xlyz/tjcaw-iicezueu6558439.shtml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