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区以“和”文化谱写法治新篇章

时间:2025-01-02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以“枫桥经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中蕴含的“和”文化理念赋能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增益法律的实践价值,探索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善治之路。

  和谐包容,以“和”文化化解基层纠纷。将“和”文化的智慧,融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践中,追求纠纷化解“新高度”。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情况,整合配强法律服务资源。持续擦亮“雷云说事拉理室”“徐度刚调解工作室”品牌,吸纳“五老人员”加入调解队伍,通过“望、闻、问、切”工作法,秉承“抓早、抓小、抓苗头”工作思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纠纷,充分利用各村调解员来自基层、接近群众、熟悉情况、排查隐患便利的独特优势,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2024年,全区88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矛盾纠纷2043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32件,化解成功率99.46%。

  多治融合,以“和”文化提升治理效能。构建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同频共振的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格局,通过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法治观测点,不断放大法治保障作用。积极动员协调各普法职能单位,完善政治、法治、德治、智治、自治相结合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调解网络,在各村居群众聚集地建立百姓说事点115个。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先后开展“非遗传承·宪法相伴”“幸福家庭·与法同行”等普法系列活动。实施乡村法治文化全覆盖工程,有效夯实法治护农、法治强农、法治兴农的各项措施,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进一步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主体责任,组织实施“法治村长”“法治副校长”等工程,切实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

  和合共生,以“和”文化谱写法治新篇章。将“和”文化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融入村(社区)文化宣传栏、法治公园等普法阵地,创新普法形式,厚植法治文化土壤,形成了一批与村(社区)、景点等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宣传推广设施。将“以和为贵”的处事理念、“谦和礼让”的做人美德深度融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范畴,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选育用及“法治人物”评选等活动中。截至目前,全区已获批2个国家级、15个省级、8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共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584名,进一步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营造全社会法治宣传浓厚氛围。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pfxc/576417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