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调解算出双赢账两笔汇款暖了企业心

时间:2025-08-26 来源: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第二期调解款到账了!”日前,钟山县某材料有限公司老板老李查看银行账户时露出了笑容。继第一笔款项到账缓解企业燃眉之急后,这笔按约到账的款项,更像一颗定心丸,让他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心里踏实了不少。

   事情还得从2024年冬天说起,江西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贺州承接了安置房项目,急需一批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经人介绍,建设公司项目负责人小张找到钟山县材料公司老板老李,双方协商后签订材料买卖合同。建设公司承诺货到验收合格后30天内付款,老李一方按约在2025年春节前将价值16.9万余元的材料送到工地。

   然而,付款期到后,货款却迟迟没入账。“我们公司做的是小本生意,十几名工人等着发工资,原材料供应商也在催款。”老李多次电话联系小张,对方均以“项目还没结算”等理由搪塞。今年3月,老李迫于经营压力,将建设公司诉至钟山县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主办法官雷绍明仔细查阅案卷,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发现这起纠纷案件事实清楚,判决不难,但简单一判可能会让两家企业结下梁子,甚至拖垮其中一方。“材料公司等着钱周转,建设公司盼着项目完工,硬判不如巧解。”雷绍明决定优先调解。

   首次庭前调解,双方剑拔弩张。老李拍着桌子说:“我的工人等着工资养家糊口,拖不起!”小张也红了脸:“你们逼这么紧,项目停了损失更大!”调解最终不欢而散。但雷绍明并未放弃,他首先找到老李,安抚其情绪并阐明被告的实际情况,随后又线上联系小张,向其释法说理,为双方友好协商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接下来的1个月时间,雷绍明采取线下面谈、电话沟通等方式先后组织三次调解,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其间,雷绍明一边帮老李算“周转账”:“第一期先拿4万元,够发工资和支付部分材料款,剩下的分三期,间隔1个月,不影响你后续生产。”一边帮小张算“信誉账”:“按期付款,不仅能化解纠纷,还能保住企业信用。”

   6月10日,在钟山县法院回龙人民法庭调解室里,老李揣着车间生产计划表,眉头间带着几分焦灼;对面的小张握着项目进度表,眼里满是期盼。

   雷绍明则在纸上写下详细方案:“6月30日前付4万元,7月至9月每月30日前各付4万元、4万元和4.9万元。”老李看着方案,又看看一旁的小张,最终点了点头。“我们今天签协议,第1期4万元下周三前一定到账!”小张当场承诺。

   当天下午3时许,在主办法官见证下,老李、小张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这场持续了3个多月的买卖合同纠纷,终于在这一刻画上句号。

   事后回访中,老李表示已经收到第一笔4万元汇款,车间的机器又轰隆隆运转起来。另一边,小张的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7月中旬已将第二期款项准时打到老李账户。

  

  


原文链接: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473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