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尺巷”故事解开“心结” ——记广西钦南区法院调解一起林地纠纷案

时间:2025-08-26 来源: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8月8日,蝉鸣裹着暑气漫过山坳,一场僵持数年的物权保护纠纷正在调解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刘永立穿梭在一片林地间,他没有急于亮出法律文书,而是用一则“六尺巷”的典故轻轻叩开僵局,让剑拔弩张的林地之争终得圆满执结。

  申请执行人杨某成拥有一块8.8亩林地,因连续多年外出务工疏于管理。邻居杨某烈见状,陆续在这片林地上开垦种植荔枝树、甘蔗等作物并成了他日常劳作的场所。当杨某成返乡后,发现自家林地被占用,多次与被申请执行人杨某烈沟通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杨某成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正在确认界址

  

  此前,执行团队已多次上门与被执行人杨某烈沟通,但他始终言辞激烈、态度强硬,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这是我的‘心血’,谁动我跟谁急!”杨某烈的话语中满是不舍与执拗。

  直到最近一次沟通,杨某烈的态度才稍有缓和,这让执行团队看到了一丝希望。可就在正式执行当天,杨某烈却突然反悔,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了。

  

  法官与申请执行人核对案件信息

  

  就在执行团队准备暂时撤退,另寻契机之时,刘永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杨某烈的儿子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次谈话,终于摸清了矛盾的症结所在,原来在这片林地范围内,有一小块地是杨某烈当年用自家土地跟别人换来的,他在上面精心栽种了荔枝树和甘蔗,多年来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愿意放弃这一块土地。

  

  执行法官与被执行人的儿子进行沟通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永立一行拉着双方当事人坐下,缓缓讲述起“六尺巷”的典故。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互让互谅才能长久和睦啊。”刘永立说。

  “刘法官,他种荔枝和甘蔗的地确实费了心血,我也让一步,就按他说的范围留着,只要不影响我家林地就行。” 这一巧妙的劝导也打动了申请执行人杨某成。

  

  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被执行人清点赔付的青苗补偿费

  

  执行团队趁热打铁,立即带着双方当事人来到林地现场,明确了界址坐标。最终,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杨某成向杨某烈补偿部分青苗费用后,双方在调解协议上按下红手印,多年的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作者:劳俊淇 黄芍)

  

  


原文链接: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398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