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窗”话“服务”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都说,“警察”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当你真正走进警营生活,工作时经历的艰辛却难以想象,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无人知晓。其实,警察岗位很平凡,“默默奉献”多于“轰轰烈烈”;警察岗位又很不平凡,风险大,责任重,这是我从警十多年来的真实感受……

  我叫杨赫雄,是天津市第二看守所的一名普通民警,负责接待前来办理各项业务的公、检、法系统的办案人员,还负责解答在押人员家属来电提出的疑惑。

  作为一名工作在公安窗口单位的警务人员,也曾听说过少数窗口单位偶有“这里办不了,你找其他单位吧”、“下班了,明天再来吧”等“服务忌语”,折射出的是“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的衙门作风。服务窗口虽已打开,但若是服务人员“心窗”紧闭,与来访的办案人员或普通群众“相望而不相及”,只会平添一堵看不见的墙。窗口单位若想成为真正的便民窗口,关键是服务人员要打开“心窗”,转变“官念”,把来访人员当做“家人”。

  俗话说,“有了金刚钻,才能干好瓷器活”。窗口单位要做到“真便民”,还需在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使来访的办案人员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涉及多个部门的事,减少其在多个部门之间跑程序。即使偶尔因手续不全或不符合法律规定等原因,办案人员不能一次性将事情办完,服务人员也要有个明确的答复、权威性的解释,这样办案人员才能心中有数、心里踏实。这就要求窗口单位的警务人员不仅要态度好、服务好,更要吃透政策法规、熟知程序、业务娴熟,练就一身“真本事”。

  想要练就“真本事”,就要真正了解来访的办案人员对哪方面的业务最关心,哪方面的规定最易误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学习,让办案人员“考不倒、问不住”;还要精通与自己岗位相关的其他岗位的业务,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替岗”,敢于“替岗”,让办案人员“不白跑”;此外,还要运用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勤于对业务流程进行钻研和思考,辨别出各个业务环节的“轻重缓急”,甚至可以挖掘简化办事流程的方式,真正做到方便来访人员办理业务,让其“少跑路”。

  回忆自己走过的从警之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说起来容易,但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必须要有奉献精神。特别是窗口单位面对日益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更要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敢于面对困难和矛盾,不言难,不言败,不言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奋斗、去践行、去奉献。

  责任和担当是一项永不言弃的承诺,是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一个人要想在本职岗位上有所成就,干出一番事业,就要牢固树立远大的工作目标,爱岗敬业,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作为一名窗口单位的公安民警,更要多一点承担,少一点推诿;多一点配合,少一点扯皮;多一点认真,少一点随意;多一点体贴,少一点脾气……让来访的办案人员和普通群众有“温暖如家”的感觉。(作者:杨赫雄 单位:天津市第二看守所)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wh/xlyz/tjcaw-ifyqincv3849731.shtml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