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的家乡吗?

时间:2021-05-20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还记得当年的家乡吗?

  作者:周筱舟 单位:公安武清分局

  

  立夏时节,坐在小区门前湖边的石阶上,任由柔柔的清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望着碧波荡漾的湖面,耳机中传来关于武清区建区十周年的专题报道,眼前不禁展开一幅雍阳历史的画轴,宛如一段深情的老歌在心底静静地流淌……

  还记得,儿时,马铃儿叮当的送煤车总会在我家门前经过,那时我还住在河东大桥道母亲单位分的宿舍房内,两间小平房就是我当时的家,小平房很潮湿,父亲因此患上了湿疹,于是除了冬天以外,每到阴雨时节,母亲还要买上一车蜂窝煤来烘烤潮湿的房屋。有些时候,煤厂的马车是忙不过来的,急需的话,煤是需要自己去煤厂拉的,煤厂很远,父母就只能借用邻居家的平板车,走过坑洼不平的土路去煤厂。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拉着装满蜂窝煤的车,爬上煤厂通往家中的那段土坡的场景,一端拴在平板车头的麻绳套在父亲肩头,他向前倾着身子,大步前弓着一条腿,奋力向后蹬踏着路面的黄土,两条胳膊上的青筋清晰可见,虽然天气并不炎热,父亲的背上都已经渗出汗迹,母亲一面在后面推车一面嘱咐父亲累了就歇会儿,可父亲转头看看跟在身后颠儿颠儿走着的我,风趣的说了一句:“闺女,看爸有劲儿吧!”然后继续前行。一阵扬起的黄沙迷了我的眼睛,我揉揉眼,看着爸爸妈妈一脸风尘,当时心里最单纯的愿望就是,有大马车在就好了。

  或许我当时很难体会父母的艰辛,但是叮叮当当的马铃儿声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深深的记忆,那是一段艰辛生活的记忆。很多时候父亲工作很忙,母亲就一个人穿梭在小平房窄小的过道里,搬运着马车拉来的煤,我吵嚷着上去帮忙,母亲就递给我两块满足我的好奇心。煤好重好黑啊,把我的手都弄脏了,好奇心驱使着我搬了四五块,就坐在院里的小马扎上看着母亲还在一趟趟地搬着一摞一摞的煤,母亲累得出汗了就顺手一抹脸颊的汗水,脸上的黑印招得我呵呵地笑,母亲也跟着我呵呵笑……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抬头看看眼前林立的高楼,我为现在的生活而喜悦,为武清这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而庆幸。十年前撤县建区,全区兴建现代化智能居民区,八年前在政府优惠政策下我们有幸换了老年公寓松鹤园小区的新家,在这里第一次听说了集体供暖、集体供气、地热水供应。虽然当时小区内部和周边的路面还没有修缮完毕,但搬进宽敞明亮的三室一厅的那一天,我还是激动得一夜没有睡,转天一大早就起来擦拭已经很干净的地板、玻璃。还记得刚搬家不久,远在河北省的舅爷,时隔十年驱车到武清看望我们一家,结果自己在杨村的城区迷了路,又只得打电话给母亲求助,母亲接回表舅爷,他哈哈地笑着,说:“武清的变化太大了,下了高速还分得清方向,可一上雍阳西道就迷糊喽,不知道哪条路该转了,我熟悉的建筑一座都没有了,所有的小平房都不见了,都是高楼大厦啦,你看看那建设银行的大楼,真叫气派啊!再看看你们住着这小楼,真舒心啊!”我和父母听着舅爷的话,心里乐开了花。

  转眼间又是八年过去了,记忆已成过去,现在的我看着我家坐落的小区青砖铺路整洁干净;花园绿化景色宜人,立夏时节各色的花朵已经开始争奇斗艳;景观湖的水波荡漾,微风泛起的层层涟漪不禁为现如今的生活而感动。

  自撤县建区的十年来,武清不见了飞尘扬沙的黄土路,不见了坑洼不平的村镇小道,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儿时的拉煤马车也已成为武清难得的一道风景。九横九纵的比直大道堪称武清特色,翠亨路等一披景观公路的修建提升了武清区的整体形象,也让武清的交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四通八达。友谊商厦、东方之珠落户武清,津京时尚广场等商业区紧锣密鼓建设着。面对武清的版图,目光在家乡的轮廓上定格,它傲然屹立于津京之间,迎接着八面来风,眺望着更加灿烂的前程。我手中的笔,无法细细描绘武清的巨变,但我始终坚信,家乡十年来的变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武清的起点,她定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wh/xlyz/tjcaw-ifyqkarr7026956.shtml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法制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法制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法制发展促进中心